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位于吉林省集安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国低碳旅游示范景区。是世界上高句丽遗迹分布最集中、内容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高句丽历史研究中心和展示中心,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久负盛名的有中华民族碑刻艺术珍品“海东第一古碑”——好太王碑;有工艺精湛、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东方金字塔”——长寿王陵;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内涵丰富,被誉为“东北亚敦煌”的高句丽壁画;有彰显高句丽民族独特建筑理念的附合式王都——国内城、丸都山城。依托数以万计的高句丽遗迹开发建设了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景区内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记录了高句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建筑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句丽文物遗迹所折射出的历史信息,不仅向世人昭示高句丽民族曾有过的灿烂的物质文化,也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曾经辉煌而又曾被世人所遗忘的古老民族曾创造的独具特色与魅力的文明。
一、 东方金字塔——长寿王陵
二、海东第一古碑——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被誉为“海东第一古碑”。立于公元414年,是其子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为其父所立。角砾凝灰岩粗制而成,近方柱状,高6.39米,宽1.34—2米。四面环刻汉字隶书碑文,共1775个字,现能辨识者1590余字。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神话,早期王系,好太王攻城掠地之功绩,守陵制度等。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他的发现,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在东北亚考古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好太王碑西南方向360米远为好太王陵,始建于公元391年,根据墓上出土多件“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砖,铭文铜铃,及莲花纹瓦当的年代,以及陵墓的建造年代,断定此墓为好太王的陵墓。
三、丸都山城
丸都山城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修建之初是作为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而建,后曾两次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山城平面不规则,北高南低,形若“簸箕”,周长6947米。城墙的构筑,充分利用了自然地理形势,体现出山城的建筑特点。丸都山城环山为屏障,谷口为门,山腹为宫,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山城防御坚固,城内却又宽敞自如,环境优美,体现人类创造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其选址与建筑使其成为古代城市中的上乘之作。
四、高句丽文物展示中心
高句丽文物展示中心位于集安市建设街与云水路交汇处,占地面积13120平方米,建筑面积6459平方米,整体为八瓣莲花状,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水学理念和高句丽喜莲、崇石、尚白的特点。高句丽文物展示中心为高句丽历史文物专题陈列展,共展出文物1000余件,全面直观展现了高句丽定都集安时期的建筑特色、生产生活、军事水平、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历史情况,再现高句丽辉煌历史。